2-9過份局限 的 東森創作
事實上東森創作的劇從開創以來到現在一切都是以「30歲煩惱」的設計作為背景,可是由於這背景的充滿局限性關系,使主背景不能是學生時代外,也使很多需要花時間需要從角色小至大鋪陳的劇只能用很短的時間在角色的小時候身上。像2018年《獅子王強大》的女主角失憶後經歷、《高塔公主》的賀以凡經歷、《愛的3.14159》都因為被這局限導致很多的劇情鋪陳很不完整,所以本人認為東森創作不應再有所局限,沒有限制才能給創作一個最好的空間。
2-14 虎頭蛇尾 的 客視與公視
以優質見稱的公廣戲劇,在2018年繼續作出的新嘗試,嘗試以不同的年代以不同題材的多角度方式製劇,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剛戰後的台灣推理劇《憤怒的菩薩》、二二八事件前後的人物傳記《台北歌手》以及1970年代的工人劇《奇蹟的女兒》。而這些劇雖然一開始看片花與前段是不錯的,尤其有把氛圍做到。可是這些劇的後段的劇情設計都不約而同地把一些明明是鋪了很久的故事線草草收尾。所以本人認為客視與公視都需關注多一點劇情的細節,否則觀看度會大減。
2-16繼續不行 的 八大偶像劇
曾幾何時,八大偶像劇一直是台灣創新劇情與翻拍偶像劇的指標,可是自從楊登魁在2012年尾死後的經營改變,使這台在當時除了只有跟其他中國團隊合拍一些戲劇,可是由於這些製作方的的理念基本上都跟原本的八大偶像劇南轅北轍,導致在這年間的劇都一直低質。不過在2018年,八大終於重新推出兩部偶像劇,分別是《前男友不是人》與《我的男孩》,可是由於停止製劇的空窗期導致節目組的人材人去樓空的關系,導致無法選擇合適的編劇、演員與製作團隊拍攝這些劇,導致整體品質不如預期所以本人認為八大應再重整一下節目的部門,使不選人方面不致找一些只會製作沒有人看的劇的人,否則只會越做越爛。
2-21計畫漏洞 的 歐銻銻娛樂自製劇
作為有意打造2.0版新台劇歐銻銻娛樂,雖然在製作上的處理確實比其他方的團隊優勝,可是劇本上卻有跟公視一樣但比它更嚴重的問題,因為我當我在看這些劇時,不論《1006的房客》、《人際關係事務所》、《種菜女神》在頭數集都是好看的,尤其在鋪陳的設計上更是值得讚賞,可是到中段時卻是突然出現一些不明不白的轉接,到最後更是草草了結。而在本人細心研究後,我個認為這問題是歐銻銻娛樂為了令編劇可以在撰寫劇本期間能衣食無憂而創造的「袋鼠計畫」中的漏洞。這全因為這計劃從編劇費中先行在『故事大綱和人物介紹通過』、『24集分集大綱』、『第1集劇本』、『第2集劇本』和『第3集劇本』每次支付20萬元中的後期每通過一集劇本就付20萬元的決定有點導致編劇會把故事中一些不想給製作團隊的仔細研究的劇情先隱藏讓首三集能通過,再在三集後才加入這些劇情外。在編寫劇本後期更是只是有機會缺乏動力而草草收尾,所以我認為這計劃需要改善一下。
2-23奇奇怪怪 的 TVBS原創概念劇
2018年的TVBS原創概念劇確實滿奇怪,首先其實我在年首已經對《翻牆的記憶》期望是十分高的,因為台灣除了對學生背景劇的製作其實在不少經驗外,資金、演員、場景在這劇的片花看來也是相當到位的。可是實際上看這片卻是整部劇的節奏都相當奇怪,尤其是多線劇情的操作的技巧不足,導致各方都無法發揮。其次是由從陳剛信2017年3月辭職民視入主TVBS當副董兼總顧問後,整個電視台的戲劇方向因為提收視而轉為變製作一些鄉土類型的題材,使以創新通過題材、技術和應用的創新概念為出發的「原創概念劇」打破近年每年都會有兩部劇的習慣變成只有一部劇,令這值得關注。
2-28嘗試探底 的 三立華劇
其實2018年看三立的製作的華人電視劇就可以感受到,它們好像從在劇本類型和拍攝方式都在作不同的嘗試、好像科幻一點的《已讀不回的戀人》、30歲煩惱的《姊的時代》、總裁系列的《三明治女孩的逆襲》和學生的《高校英雄傳》 。雖然這些變化確實能帶給三立多一點的機會,可是除了一些劇由於三立的製作一直養專處優使並未有足夠能力處理非三立式的劇情導致製作很差外,有些劇更是明顯找一些未曾演技訓練的演員嘗試靠容貌下探底觀眾的接受程度。導致這些劇到最後的收視都相當慘淡。所以我個人認為三立應先從劇本下手,製作一些製作團隊有能力拍攝和為演員量身訂做的劇,才再考慮如果提高拍攝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