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ger分析劇集台劇年度總評影視影視分析

台灣偶像劇報告2016 – TVBS原創概念劇篇

放錯重點,餘下真的「只有」概念



     從2013年起,TVBS在即將邁入開台20週年之際宣布重返戲劇市場,並以創新的定位,創新的題材、基礎和應用打造戲劇品牌「TVBS原創概念劇」,並每次只首播一部劇集的形式,所以每年只會推出3-4部作品。而這品牌其實一直以來的劇都相當多元,從改編到重編、學生到職業都有,其中《16個夏天》更是我相當喜歡的一部劇。
     而在去年雖然是TVBS原創概念劇的第4年,可是這TVBS原創概念劇推出是明顯放緩的跡象,因為在前3年間一部劇的結束到另一部劇首播的間距中其實並不會超過1.5個月,可是去每部的間距卻達3-4個月。這除了對一條劇線來說並非好事外,也使去年首播完結的劇只餘下二部,分別是《唯一繼承者》和《遺憾拼圖》。
     而在這2部劇中,因為雖然可以看到『牌面』是滿不錯的,例如在角色方面除了《唯一繼承者》採用了當紅的宋芸樺外,且《遺憾拼圖》的三位女主角的選角更是採用都曾經在演技分面得獎的楊貴媚、黃姵嘉、朱芷瑩。且故事也是以不會太難的「美食」和以前《16個夏天》主要講述的「遺憾」作為背景,令其實整個製劇的難度並不會太高。可是事實上並非如此。
      而事實上這些劇的整體製作給我一種只要有贊助和好的演員就可以無視劇本品質的感覺,因為這些劇除了在劇本上本身的的劇情結構塑造不足,卻把劇情寫得相當飽滿使變成大雜燴外,也人我感到缺乏看劇的方向。且加上在製作上越來越瘋狂的置入,例如硬加試玩某商品的內容使劇情變卡已經是「基本盤」外,一些硬寫還直接到該商店問該置入商品的規格的垃圾劇情也更人非常無言,此外在《唯一繼承者》中因為航空公司的置入使劇情從香港變成澳門這硬改背景的處理更令人火大。就好像瞿友寧在facebook中一篇貼文中講述的『某年某次,HD輔導金送案前一個月,某電視台高層問我有沒有案子,他想拍一個走遍全台灣美食與美景的戲,他説比較好拿,我拒絕了,如此倉促行事之下的東西,不是我想為這個環境做的事⋯⋯當然,最後他還是拿到了,只是我並不願意參與這樣粗糙的執行過程,甚至為環境惡化的幫兇~』。雖然他並沒有正式題及是什麼劇,不過事實上近年來有走遍全台灣美食與美景並有取得輔導金的戲其實就只有《唯一繼承者》一部,可見其實TVBS原創概念劇開始遠離「貴精不貴多」的路線外,整體的品質也因為放錯重點而有有越來越低的感覺。
     此外,因為《16個夏天》是相當成功下,而這劇在每集開頭都加入引言作為畫龍點睛效果的關系,加上TVBS高層也喜歡,所以在《遺憾拼圖》後TVBS原創決定把這些劇都加入主角的感言作為引言或者是結語,只是其實此舉其實並生必要。不過因為本身的的劇情結構塑造不足下,這點卻可明示了劇情的概念,使TVBS原創概念劇餘下真的「只有」概念。

腓力C

有些人會為瀏覽量硬寫一些作品的好處 有些人會因為利益去違背良心硬支持或反對作品 有些人會為了喜歡的去硬喜歡那些相關的作品 以上我真的做不到!我只會以實際的立場評選每部作品!

相關文章

Back to top button

Adblock Detected

Please consider supporting us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