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對「High 5 制霸青春」一開始標榜扎實的劇本與拍攝令我一度以為這部麼該會不錯看,可以實際上在看數集後卻使我在些失望,以下就是我歸納的5點最大的問題
林佳璐消失的的決策力:
因為這角色是主劇情大仁高中籃球隊的新進教練關系,令她在這以高中籃球比賽為主軸的劇中可以說是有如「交通指揮」的作用,且她的背景除了從介紹文中也看到她除了是『大學畢業後擔任NCAA籃球隊DVD影片分析師,熱衷鑽研戰術』外,她在這劇的開場更是直接用便利貼提示當時的教練應使用什麼戰術,可見她對戰術的決策是有一定能力的。可是在她當上教練後卻除了只是找了一個新的體能教練和練了一個因關鍵的周佳峰的缺席而未能發揮完全實力的電梯戰術外,她在隨後的主球賽劇情中她更只是經常在打氣的動作而不是當一位球隊教練在球賽應該做且她擅長的不斷戰術檢視和更新。令我感到她的戰術決策的能力在當上教練後頓時消失而感到十分奇怪外,也做成球隊的戰鬥力和凝聚力都不升反降。
無意義的女生劇情:
雖然一部劇集無可避免需加入些女生劇情以作為剛柔並重的平衡,只是因為這是一部男子高中籃球隊的故事的關系,使女生劇情的人物結構和劇情分量都必需慎重,不然會使這些人物所屬部份的劇情變得冗長,而以前一些劇使用的當球隊中的職務、同是會打球的球友的設定也是適當的選擇。可是這劇這些女生的有關劇情卻只是在街上碰見的「路人」以及跟球隊其實沒有關系的「啦啦隊」,令連結性甚低,令做成女生的劇情餘下對大結構無意義的啦啦隊練習、啦啦隊打氣以及曖昧的劇情。
每集欠缺主題:
基本上從這劇播出前5個月即開始拍攝以及只有13集的長度就基本上可以看到這劇有意走彷如美日短劇的精品化路線,而這模式其實因為劇情的推進必需要有一定精準度的關系,所以其實這類劇都會以單元化或者是每集的主題化處理,以方便清除一些伏線和衝突以令劇情變得更順。可是實際上這劇卻忽略走這重要的要素,導致節奏變得相當慢外,劇情處理也變得越來越「綁手綁腳」。
奇怪說故事的角度
以一部以高中校園籃球為題材的劇來說,基本上故事的角度理應『只會』以高中籃球隊中隊員間出發以講述他們的的互動和成長,可是在我看這劇數集後發現這劇的故事角度根本不是以隊員的角度出發,反而我看到更多的從球隊身邊人例如教練、校長老師、家長甚至是從其他學生出發以講述他們的的成長。使我只能以奇怪形容這劇的說故事角度。
劇情的分量失衡
因為這劇的背景是高中籃球比賽的關系,基本上這劇最重要的劇情就是每一場的球賽,其次重要就是練習過程、球員間的互動,最後才是教練等週邊人物的劇情,以及與女角的曖昧互動以作畫龍點睛之用。可是這劇的處理卻把這應有的重要性完全反轉,除了製作方是明顯是有意想保持女主的劇情分量而導致硬生一般曖昧的互動以及啦啦隊的劇情外,故事的角度問題也使週邊人物的劇情分量變得不少,且因為球隊隊員為數不少的關系使每人的分量都被瓜分外,加上因為製作方對球賽必須有觀眾的要求使這被壓縮變成極短的分量,做成這劇嚴重的分量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