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ger分析影視影視分析綜藝綜評

康熙來了-結語的弦外之音

從2004年1月開始,富有文人氣息的才子蔡康永,遇見了主持風格無厘頭的徐熙娣,這看似完全不搭的組合,卻伴隨我們12個年頭中的無數個夜晚,造就了許多津津樂這的話題外,也成了台灣電視史上一個很有影響力里程碑的談話性綜藝節目。雖然這節目在2016-01-14最終把最後一集播送完畢 ,但我與康熙這12年共同創造的回憶,卻一秒一秒的浮現出來。而最後的結語,更是主持對這節目的內心寫照……


「謝謝大家12年來陪伴我們,徐熙娣跟我即使有機會再開始任何節目,它也不可能是《康熙來了》,因為這個節目是在一個最獨特的時刻,大家開始跨越了從電視機上面收看節目,而從各種管道收看節目,這樣的時代已經發生很久了,所以下一個改變的收視習慣會是什麼,我們根本無從知道,而《康熙來了》靠著這樣的收視習慣的成全,我們才得到了這麼多我們料想不到的觀眾,而你們用12年的時間陪伴我們,這件事情也不會再發生了,所以這節目是大家跟我們一起擁有的,而不是熙娣跟我所創造出來的,謝謝你們陪我們度過……」是蔡康永在康熙來了的最後一夜離開前的結語。以下就是我對他說這段話的詮釋:

謝謝大家12年來陪伴我們,徐熙娣跟我即使有機會再開始任何節目,它也不可能是《康熙來了》。
這句話除了感謝觀眾們的收看外,雖然明示著以後不會有以《康熙來了》為名的節目,不過我反而感覺這卻暗示著主持們其實都知道,雖然康熙來了的節目在這數年間的話題都一直有著創新和進步,但是整個節目的主題結構卻是除了無法破舊立新外,抄襲別人節目的主題結構更是為人詬病(尤其是陳彥銘B2當製作人時把明星養成節目模范棒棒堂的概念帶來使有趣的清談變少更是令我為式不不滿)。所以就算這組合重開節目,他們也想變得不一樣,以至希望完全捨棄《康熙來了》的舊有結構想法。

因為這個節目是在一個最獨特的時刻,大家開始跨越了從電視機上面收看節目,而從各種管道收看節目,這樣的時代已經發生很久了,所以下一個改變的收視習慣會是什麼,我們根本無從知道,
這段雖然只是說明綜藝電視節目的製作會因著時代而產生改變,不過字裏行間中的『我們根本無從知道』除了是指無法知道下一個改變的收視習慣會令這些綜藝節目會變成怎樣外,內裏更是認為因為過度重複的節目內容加上過度密集的拍攝以致因心力交瘁而無從知道如何把這節目變成一個他們理想的節目。

而《康熙來了》靠著這樣的收視習慣的成全,我們才得到了這麼多我們料想不到的觀眾,而你們用12年的時間陪伴我們,這件事情也不會再發生了,所以這節目是大家跟我們一起擁有的,而不是熙娣跟我所創造出來的,謝謝你們陪我們度過

這段除了說明蔡康永是知道是因為這節目有穩定收視的關系以致這12年來都一直保持播放,從『不是熙娣跟我所創造出來的』這句更是印證了他在這節目的定位只是服務來賓,以致他有很多所想的事情都無法實行。
由此,對我而言,雖然沒有了這節目長期的陪伴實在不捨得,因為這節目除了比其他節目更能透視整個台灣甚至是整個華人演藝圈的生態外,更是讓人了解台灣人事物的入口。不過,因為這節目是12年週1至週5播放的長期高壓式製作的關系,以致除了令主持因而阻礙其他的創作以致心力交瘁外,也做成整個節目結構層面難以改善的缺陷。所以在此未被劣化前留在美好的一刻暫停也並非壞事,也希望在蔡康永和徐熙娣經過沉澱後有全新的回歸。
謝謝你們多年的陪伴

腓力C

有些人會為瀏覽量硬寫一些作品的好處 有些人會因為利益去違背良心硬支持或反對作品 有些人會為了喜歡的去硬喜歡那些相關的作品 以上我真的做不到!我只會以實際的立場評選每部作品!

相關文章

Back to top button

Adblock Detected

Please consider supporting us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