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ger影視影評港影電影

評港影:狂舞派

雖然向來跳舞作主題的電影在大中華區的市場並不討好並且致產量很少,但這部電影卻拍得十分聰明
劇本評價:
劇本寫得十分聰明。雖然這電影是以市場並不討好跳舞作基礎,但其實故事主角主要講述的角度並不是跳舞,而是熱血,這個轉換的方法其實是非常聰明的。因為以青少年的電影來說,大部份被討好的電影最終的高潮都是放在眾人一起很熱血地做好一些事。所以這熱血作故事的主要劇情,比只講論跳舞的方法的技術心理必定能吸引更多並非太了解跳舞的觀眾入場觀看。另外,這電影的劇本還加入了太極的故事線和角色作平衡整個跳舞和詼諧的比例,使跳舞不會太多令觀眾覺得太悶。而且這劇本是以阿花作主線,再以其他子故事連起的最簡本又不施泥帶水的手法。雖然我認為片頭的支線全片的主旨未都能完全帶出,但已經不錯。另外,電影的名稱確實有改進的空間。對於一部電影來說,片名正好反映電影最基本的結構和內容,以狂舞派這片名雖然會令人看到以[舞]作為結構,但並不太能看到熱血的重點,這點會令觀眾不了解而不入場觀看。幸好這電影有網路及媒體的幫助才能帶出熱血的重點。
角色評價:基本上這電影的選角也十分聰明,因為這電影的主要演員棄用了一些知明的演員和一些在影視媒體上有大量上鏡的演員,令演員對電影的演出沒有太大過往的包袱。也令觀眾更可集中看故事。使壞處變成好處。

以下是主要角色的短評:
顏卓靈[阿花]:不錯,有可塑性
蔡瀚億[阿良]:雖然表現失落的演出部份有改善空間,但和女主角的互動的喜感帶出的化學作用令人深刻
楊樂文[Dave]:可能出場不多,令中段的演出未能處理,令我看不出角色的想法,幸好最後有重新拿捏
范穎兒[Rebecca]:演得有些模糊,最後的反思部份還被顏卓靈比下去
幕後製作評價:
雖然跳舞時的運鏡可使用更多的角度,但其實以5xx萬港幣的低成本拍攝還有這種質量,真的是超標完成


評:雖本人評這電影拍得十分聰明,但實際上還能看到不少缺點。所以這電影並無法跟[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的高級劇本比較,甚至與[寶米恰恰]比較也會輸點數。但也值得支持,雖然更聰明的第三集。


評分:劇本5/10 演出8/10 製作8/10
總分:7/10

腓力C

有些人會為瀏覽量硬寫一些作品的好處 有些人會因為利益去違背良心硬支持或反對作品 有些人會為了喜歡的去硬喜歡那些相關的作品 以上我真的做不到!我只會以實際的立場評選每部作品!

相關文章

Back to top button

Adblock Detected

Please consider supporting us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